
電話:0371-55682180
傳真:0371-55682180
手機:136-7371-1977
郵箱:3489671897@qq.com
地址:鄭州新密市超化鎮工業園區
目前國內所使用的電熔設備大都為三相交流電弧爐以及少部分直流電熔鎂爐。三相交流電弧爐設備由五部分構成,包括變壓器、爐體、電極、電極升降裝置以及電路短網。
電熔鎂爐中所配置的變壓器是可以根據具體的產量等因素來選擇的,國內常見的有400KVA,600KVA,750KVA,1000KVA等。不同的工業生產對電極的要求也是有一定的規格的,一般要求直徑在200~250mm,長度高達1600mm,其抗折強度不得低于18MPa。
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和低碳經濟的要求,電熔鎂砂爐正朝著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一些研究人員在節能低碳方面對電熔鎂爐做出了優化研究。
目前所使用的交流電熔鎂爐主要是設備簡陋,工藝簡單,操作方便。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比如工藝比較落后,高的耗電量,不能產出高純度、大結晶的高級產品,隨之造成的環境污染也不容忽視,有待于改進。
針對我國現有的直流電熔鎂爐,技術研究還不是特別成熟,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主要是爐體的結構,另一部分是系統控制體系。主體結構是由爐體、電極及電極升降、以及其他輔助動力系統等構成。控制系統主要包括控制電壓以及中央調控系統組成。
現在,國內生產電熔鎂砂的三相交流電熔鎂爐大多是細長的圓柱形。這種電弧爐以電弧為熱源,其主要特點是熱集中。特別適用于電熔鎂砂的熔煉。然而,該電弧爐最大加熱溫度是上限,這導致原料不完全凈化,產品純度和密度低。在整個加熱過程中由于持續時間比較長,由此帶來的污染也比較嚴重。以上這些都是本身自帶而無法避免的。長期使用交流電弧爐積累下的經驗,為直流電弧爐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直流電弧爐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用于電熔鎂砂生產的直流電弧爐具有電弧穩定、爐膛內熱場均勻、電網三相負荷均勻等優點。但是直流電弧爐導電陽極是由爐底的耐火材料和提供的,對導電的耐火材料要求比較高,裝卸不方便,維修起來也不容易。綜合以上因素以及成本限制,我國遼寧省內大部分仍然采用的是三相交流電弧爐,并且在它所投入生產的產品中,結晶最好的、純度最高的位置是在三中心圓附近的外圍電,而在內部則雜質含量比較高。位于電極之間的純度也相對比較高,結晶顆粒也大。 在電熔鎂砂的熔煉過程中,不同熔煉工藝、熔煉區域的電熔鎂砂的體積密度與顯氣孔率分析亦有所不同。 體積密度與顯氣孔率是衡量電熔鎂砂等原料的一項重要指標,低氣孔率的原料對制品的質量和機械強度的提高都是有好處的。不同熔煉工藝、熔煉區域的電熔鎂砂的體積密度與顯氣孔率也有不同。同一種工藝熔煉出的電熔鎂砂隨著取樣位置由熔坨中心到皮砂,即由里到外,電熔鎂砂的體積密度先增大后減小、顯氣孔率先減小后增加,在靠近皮砂部分體積密度最大、顯氣孔率最小,從該區域到皮砂體積密度減小量和顯氣孔率增加量最大。分析認為由結晶尺寸導致,說明靠近皮砂部分結晶最好,晶體發育完整,電熔鎂砂晶粒最大,致密度高。由于在靠近皮砂位置由較大的溫度差,優先成核生長,產生大結晶的電熔鎂砂。 而不同工藝對電熔鎂砂的體積密度和顯氣孔率也有較大影響,交流空心三電極工藝的試樣體積密度最大、顯氣孔率最小,電熔鎂砂致密度最高。分析認為伴隨著熔融過程,原料中的氣體不斷排出。在熔融初期結構致密度差,氣體排出順暢,熔融中后期結構致密,氣體難以排出,而空心電極可提供氣體排出通道,氣體排出順暢,結構更為致密,體積密度大,顯氣孔率小。 直流電極不同位置體積密度和顯氣孔率改變量小于交流電極體積密度和顯氣孔率改變量,分析認為直流電極有電磁攪拌作用,使雜質分布更為均勻,而交流電極沒有這樣的電磁攪拌作用,因此直流電極的礦相分布更為均勻。 不同工藝電熔出的電熔方鎂石在靠近皮砂的位置結晶最好,晶體發育比較完整;直流電極所電熔的方鎂石制品比交流電極的制品結構致密,結晶顆粒大,純度高;空心電極在電熔過程中,排氣順暢,而且所電熔的制品比實心電極電熔的制品組織結構致密,晶粒尺寸大。
上一篇:鎂磚砌筑得需要哪些步驟
下一篇:產業環保化是傳統產業轉型必然趨勢
- 耐火澆注料的流動度測算方法 2023-12-12
- 耐火澆注料的凝結性和硬化性 2023-12-12
- 耐火澆注料襯里自粉化現象原因初探 2023-12-12
- 鍋爐用耐火澆注料、耐火可塑料施工后應如何進行烘爐 2023-12-12
- 原料對Al2O3-SiC-C耐火質澆注料的影響 2023-12-12
- 耐火澆注料澆注方式的發展歷程 2023-12-12
- 耐火澆注料的施工工程質量驗收項目都有哪些 2023-12-12
- 輕質莫來石澆注料在加熱爐上的應用 2023-12-12
- 產業環保化是傳統產業轉型必然趨勢 2023-12-12
- 交流電熔鎂爐與直流電熔鎂爐的特點和不足以及對電熔鎂砂的影響 2023-08-22